2)第413章 卤侯(1)_末世帝国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哦,那就好,那就好啊……”

  陈尚维持脸面上的客套,却不看好百里燕的说辞。

  散朝后一众官员陆续返回国政监,该干什么的还干什么,高勋拜入广叔子门下后,经广叔子举荐,现在是咸王中庶子,现任外执使荀牧司政使。

  咸王曾有私下透露,再过一阵,要升其出任长史。既然是长史,距离丞相又是更近了一步。

  “高大人,忙呢。”

  “魏大人,今日怎有空来此,不会是有事相托吧。”

  “呵呵……”百里燕浅然一笑说“知我者高兄也,实不相瞒高兄,确有一事相求。”

  高勋放下笔墨,立身而起拉着百里燕来到殿外游廊下

  “贤弟有何事,尽管说便是”

  “一月前大王遣使梁国可有什么消息传回?”

  “好象没有,莫非是魏大人是捎带了什么私事?”

  “是这样,我请大王向梁国聘请学士大师来咸国传道授业。”

  “魏大人不是已经在永兴城办了几所塾堂吗,难道还不够?”

  “当然不够。全国学士聚于陔陵,陔陵这几年屡遭威胁,闻风逃走者不计其数,留下者十不足一,你让我去哪儿弄那么多教书先生。”

  兴国先兴教,唯有积蓄人才方能强国,这是亘古不变,经久不衰的道理。永兴城工坊扩张后,这一问题日益突出。

  全国精锐工匠几乎半数集中于永兴城,工坊规模三次扩张,工匠数量已难满足生产需求,只能向军队、民众招募学工,甚至向妇女开放招工,由此导致文盲问题日益突出。

  且不说工匠中不少人认不全字,对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创新,都离不开最基本的读书认字,不解决基本识字问题,永兴城的发展,早晚遭遇人才匮乏引起的瓶颈。

  为此从去年下半年粮荒缓解后,百里燕向全国,包括陔陵同文书苑在内,征集教书先生和国学大师,前往永兴城和陔陵的官办塾堂书苑。

  一切产生费用由永兴城咸军行营支付,教育的对象是工匠和武官,如此也仅是暂时基本读书识字无问题,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基础教育和技术的传承。

  由此需要更大规模,更为广泛的教育办学,由点及面,先从永兴、陔陵开始,集中资源开办一批基础教育,培养人才。

  五年十年过后,有了扎实基础,政治稳定,军事威胁减少后,再征召开办更多学堂,由陔陵、永兴,向都郡和发达地区辐射,最后再向全国发展,同时兴办中高级教育,形成良性循环。

  之所以要从梁国引进国学大师,一是梁国毕竟是政治上的宗主国,其政治地位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。

  其二咸国、梁国同属中原文字体,口音和书写较为相近,便于标准化。其三,梁国的识字率高,平均受教育密度位列各国之首,因此梁国的国学大师极多,聘请他们传道授业合情合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hiwu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